十多年前,筆者曾在一家歌舞廳做DJ。這家歌舞廳分下午場和晚場,每場都有演職人員表演。下午場的音響調控由筆者掌控,晚場的音響調控則由另外一名音控人員負責。
可是過了一段時間,樂手就感覺到下午和晚上的音響效果有很明顯的差別。他們很納悶地對我說:“怎么下午的音響效果好些,而晚上的音響效果要差一些?”我也很納悶,我調出來的樂器,人聲的音色,我想他不會去大動的,那就剩下樂器和樂器之間的比例,還有樂器和人聲之間的比例等這些方面的問題了。即使是他在這方面有疏忽大意,但是我想樂手和歌手也會忍不住告訴(或者說是要求)他這個大一點,那個再大一點。 因此,我在晚場時就過地仔細聽了聽,的確責效要差一些,聲音不夠豐滿。嗣后,我好奇地走進DJ室想看個究竟,俗話說一個師傅一個法,想用直觀的方法去看他是怎樣調音響的。
首先看調音臺上每路四段均衡的位置,沒有怎么大變,再看調音臺的總輸出音量推子,卻壓得好低,只推到三分之一以下的位置,而每路分控推子(指樂器、人聲)卻幾乎推滿了。這是典型的頻響過窄,動態(tài)范圍過小,而導致音箱的聲壓級不夠。這就好比是輸水管線的總閥門開得很小,而分閥門開到最大值,這樣調法出來的水怎么也大不起來。因此,他調出來的音色干癟,即使是分路的四段均衡調整得再好,信號經過總輸出的位置時受到擠壓之后,其結果是高音高不起來,低音沉不下去,總之無法完美表現出來。下面就說說我是如何調整頻響寬度的。首先將調音臺上分路的增益(GAIN)開到最佳位置(調整增益被俗稱為開口子),也就是調到失真和不失真之間的臨界點上,調整控制CD機這一路的頻響寬度時,先播放一張CD碟(不能以VCD碟作為參照標準,因為多數VCD歌碟錄制得不規(guī)范,不標準,每首歌曲電平大小不同,且還失真),先將四段均衡調整到最佳狀態(tài)(如果不事先調整好,而后調整增益都會白費,因為在增加低頻就有可能失真人然后將調音臺輸出總音量推子拉下來,之后將控制CD這兩路推子推到頂(最大值),然后旋大該路的增益旋鈕,見這路失真(PEAK)的紅色指示燈長亮后就停住,再往回衰減增益,見失真指示燈在不停地閃爍時,就慢慢旋小。
此時,指示燈會越閃越慢,一直調整到旋小一點不閃爍。旋大一點就閃爍為止。這就到了臨界點。這樣即使是被要求到最大值和最小值也不失真,而且有效地擴展了頻響寬度。這樣調整好后將推子拉回到一半的位置上,使上下調整起來有一定的空間。調樂器的頻響寬度也是如此。
再回頭將總輸出的推子推到百分之八十的位置上。調音臺品牌眾多,因此它們推子的分貝格度(式)各有不同,歸納起來有二種,一種是從-40dB~10dB,一種是從 odB~10dB,前者推至 odB~5dB之間,后者失策至8dB。
以上調式的結果,有效地增加了動態(tài)范圍的空間和頻響寬度。在功效輸出環(huán)節(jié)上也盡量調至最大值,不過要酌情處理(因為這要牽扯到功效和音箱是否匹配;音箱的品牌不同,靈敏度也不盡相同,因此,音箱各自所需的分貝量也不相同;還有反饋等等)。
最后,值得一提的是,有人在降低大廳分貝量時,往往習慣將調音臺的總音量推子拉下來一些。其實這是不對的。應該將總輸出推于的位置保持不變,而是去拉分控推子,或是編組推子,這樣音效才不會有太大的差別,否則就會有天壤之別。
初學者和有經驗者在使用同樣的設備時,可能輸在對設備認識不夠,還有正確方法,技巧的經驗上。